收获稻谷
胶东在线10月27日讯(记者 孙宗顺)3年前,撂荒数年的地里干草层近半米;3年后,改良后的撂荒地上种出有机旱稻。27日,在烟台市福山区仉村周村,卓良水稻专业合作社种植的800多亩有机旱稻迎来收获季节,堆满卡车的稻谷无声地宣布:千亩撂荒地重生了。
干了件不可能的事:撂荒地里种旱稻
负责田间管理的合作社理事周坚介绍,2014年合作社成立后,将目标定为种出优质、安全的旱稻,对此,许多人满心疑虑。“之前我没管理过农田,就连老人也不清楚该怎么种旱稻,我们就四处找专家学习旱稻技术。”周坚说。
仉村周村有80亩撂荒地,周边村庄有500多亩撂荒地。2014年,在当地有关部门支持下,合作社通过租用等方式,将这些土地开垦出来,灌注有机肥料,改良土地。
复垦土地当年,合作社首次试种优良旱稻品种500多亩,种植过程中采取有机肥养地,不用化肥和农药,全程人工除草,铺设喷灌系统,生物捕虫等有机的种植管理方法,确保生产出有机大米。
经过170多天的生长,第一批胶东旱稻于当年11月收获。“第一年没有经验,好的地块亩产稻谷600斤,差的地块亩产稻谷才150斤,”周坚说,“但是想想当时清理满地的干草、垃圾,再到产大米,每斤卖到13块钱,一手照顾,特别高兴!”
收割旱稻
干了件为村民增收的事:除草领工钱
2015年,经过前一年的试种,合作社改进了种植设备,提高了管理技术,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并多次邀请山东省水稻研究所专家现场指导。
旱稻地里怕长草,又不能用农药,合作社采取人工除草方式,雇佣村里剩余劳动力,也为村民增收。“今年人工除草5遍,除草费用40多万元,雇佣村民多是50岁以上的老太太,每人能收入5000多元。”周坚说。
除雇佣村民除草为村民增收,收获的大米也为村民提供了便利。“合作社至今还是赔钱的,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为村民提供安全、优质的自产大米,村民购买大米价格优惠,这也是我们为村民谋福利。”周坚说。
收割旱稻
干了件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有机认证
经过摸索,什么时候应该翻地、什么时候播种、怎样浇水,原本是门外汉的周坚成了庄稼汉。和普通庄稼汉不同,周坚申请了有机认证。“2014年认证小组来地里认证的时候特别严格,水、土壤啥的取样,你就只能在旁边看着,因为我们没用化肥、农药,对认证这事心里有底。”周坚说。
2014年提交申请,2015年旱稻成功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仉村周村还获得国家农业部第五届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荣誉称号。
2015年,合作社1000亩旱稻生产大米近20万斤,试种效果越发明显。2016年,在水稻研究所专家指导下,合作社寻求更适宜旱种的品种,改种月光米共800亩。“今年平均亩产稻谷300斤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周坚说。
为了能够充分留住大米的精华,合作社购进碾米机,进一步解决周边村庄闲置劳力,掌控大米品质,真正让大家吃上当年出产的新米。“我们生产出好米,也打造品牌,争取实现市场突破。”周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