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基建”一词迅速升温,成为了科技领域又一大热点。此前,据央视报道,“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这七大领域。不过,这并非是国家权威定性。
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对“新基建”的定义和范围进行回应。相关负责人表示,初步研究认为,“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从目前来看,“新基建”主要包括了三大方面,分别是“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那么这三大方面具体包括哪些技术和领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新基建”具体所指
在对“新基建”进行基本释义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负责人也对这一新兴热词所覆盖的具体领域进行了介绍。从该负责人的介绍来看,“新基建”所包含的领域甚广,除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外,还包括了融合发展衍生的新型基础设施以及创新支撑基础设施等。
首先来看“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主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为主,包括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与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另外还包括了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
其次来看“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新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应用所形成的新型技术设施,例如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而发展出来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最后来看“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则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当然,国家发改委也特意强调,“新基建”的内涵、外延不是一成不变的,将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步伐,持续进行调整。
“卫星互联网”入选
相对于“老版”的新基建范畴,以及业内对于新基建的通俗理解,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的入选都在预料之内,但是“卫星互联网”的正式入选还是让人感到了些许意外。
其实说起来,卫星互联网的入选也在情理之中。由于地面互联网存在的局限性,多年来国内外一直在寻求发展其他类型的互联网,其中主要是试图向空中探索,以热气球、无人机等方式,来建设空中互联网体系。后来,发射卫星来组建太空互联网也成为主流选择,
2020年,我国北斗三号组网完成,意味着中国卫星产业发展热点从北斗导航升级为了卫星互联网,国内卫星互联网产业站上了属于它的风口。目前,发展卫星互联网的除了“国家队”,还有众多的民营企业。
对于发展卫星互联网,国家也非常支持。在本次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前,国家就出台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 年)》,此后又加速完善航空航天相关法律法规,以积极政策举措来助力卫星互联网产业的落地与成长。可以预见,未来的全球卫星互联网领域竞争高地,必然会有中国的一席之地。
编辑:半城明灭来源:智能制造网